主页 > 解决方案 > 第三方平台软件数字高清监控系统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技术支持与下载

波粒为您提供最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有任何问题及建议都可以联系我们。

联系波粒

深圳市福田区竹子林中国经贸大厦

0755-83676190

全国销售网络

第三方平台软件数字高清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和建设目标
  XXX网络视频监控工程需要将已经建设的分布在XXX厂区各处的监控摄像机视频进行统一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增补新的数字式百万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点。考虑到技术发展以及实际需要,以达到更为高效和全面的监控效果。
1.2.网络视频监控技术概述
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的演变
时至今日,业内普遍认为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第一代视频监视系统指的是以VCR (Video Cassette Recorders)为代表的传统CCTV系统,系统主要由模拟摄像机、专用电缆、视频切换矩阵、模拟监视器、模拟录像设备和盒式录像带等构成。第一代系统存在很多明显的缺点,例如维护工作繁琐、无法进行远程访问、无法与其他安防系统(如门禁、周界防护等)有效集成、录像质量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等。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DVR (Digital Video Recorder)为代表的第二代视频监视系统出现在视频监视市场上。DVR使用户可以将模拟的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并存储在电脑硬盘而不是盒式录像带上。数字化的存储大大提高了用户对录像信息的处理能力,用户可以通过DVR来控制摄像机的启闭,对于报警事件以及事前/事后报警信息的搜索也变得相对简单。然而,DVR本身的处理能力限制使得其数字化处理能力被限制在是8~32路以内,一个项目往往需要许多台DVR设备,系统部署仍然很繁琐。
  第三代系统指定就是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网络化视频监视系统,又称为IP监视系统,它最早出现于2001年。网络化视频监视系统从一开始就是针对在网络环境下使用而设计的,是完全数字化的系统,它基于标准的TCP/IP协议,能够通过局域网/无线网/互联网传输,布控区域大大超过了前两代系统;它采用开放式架构,可与门禁、报警、巡更、语音、MIS等系统无缝集成;它基于嵌入式技术,性能稳定,无需专人管理;它灵活性大大提高,监控场景可以实现任意组合, 任意调用。
  此外,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的出现,使高清化、智能化视频监控及其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从而真正实现了视频监控技术的飞跃。
下表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与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从中可以更加具体的看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所具备的优势:
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与传统模拟监控系统的对比
 对比内容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传统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访问方式 按需进行开路或闭路访问,使用任一台PC上标准的Web浏览器,您就可远程访问实时图像,并远程管理网络摄像机。 闭路,不能进行远程访问。
易用性 使用任一台PC上的标准Web浏览器,您就能够远程管理和查看图像。网络摄像机可将图像记录在硬盘上,易于搜寻、易于存储,并且不会出现图像退化或磨损。为安全起见,存储硬盘可安装在远程位置。 不能够进行远程管理或监控。图像必须存储在录像磁带机上,所以需要不断更换以保持足够存储空间。录制图像质量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增长而下降。录像机必须放置在摄像机附近,这可能会使未授权的人获取录像带。
图像质量 数字图像采用MJPEG、MPEG-4或H.264压缩格式,不会影响传输质量和存储质量,图像在创建后不会发生质量降低的情况。 当使用长电缆时,图像有可能会丢失,磁带的分辨率通常很低,录像的画面质量也会随时间推移而降低。
系统要求 通过网络传输实时视频所需的所有部件都已经集成在网络摄像机中,可以方便地将网络摄像机连接到网络,并能够从网络中的任一PC(处于任一地点)查看、录制和管理。 需要使用同轴电缆、多用复用器、视频或慢速拍摄录像机、专用音频线路、专用PTZ控制线路,以及本地放置的CRT(阴极射线管)监控器等众多复杂设备。
安装 只需方便地将网络摄像机连接到最近的网络,并分配一个IP地址。
将同轴电缆连接到每一台摄像机,并连接到多路复用器。
传输线 一条标准的UTP网线可同时从几百个网络传输图像。 一根电缆一次只能为一台摄像机传输视频信号,如果您有两台摄像机,就必须使用两根电缆,这往往意味着您需要把那些塞满厚重而危险的电缆的中继设备连接到位于本地的控制室当中。
可扩展性 您可轻松地将更多的网络摄像机添加到系统当中。 扩展工作非常困难,每个模拟摄像机都需要有专用的电缆,当使用长电缆时会影响到图像质量。
成本 用于高质量的网络电缆的花费通常比标准的同轴电缆要少30%到40%。一根网络电缆能够同时支持上百台网络摄像机和其它设备。基于IP的网络基础设施往往处于适当的位置,也就意味着您用于构建系统的成本可以降低到仅仅包括网络摄像机的成本。 同轴电缆非常昂贵,常用的RG59 75欧姆的标准同轴电缆要比高质量网线贵30%到40%。每个模拟摄像机都需要一根电缆,如果您有很多台摄像机,您就必须购买很多的电缆,并专门为这些电缆的安装和部署花钱。人力和维护成本较高,此外系统建设成本还将包含模拟摄像机、录像机和录像带的费用。
百万高清网络视频监控
  在第三代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有两个代表性的产品,一个网络摄像机,一个是视频编码器。其中视频编码器是一个能够将模拟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视频信号的产品,它的主要用途是实现对模拟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原有的模拟摄像机通过模拟视频电缆接入视频编码器,其图像经视频编码器进行数字化后,直接通过网线接入网络并传输给后端的监控系统。
  网络摄像机通常也被称为IP摄像机,它们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产品,可以看作一台摄像机和一台微型服务器的结合体,是完全数字化的产品。
  视频图像由其摄像机部分进行采集,即将组成图像的各种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同时还进行曝光控制、快门控制、白平衡调整、亮度色度调整以及背光补偿等常见的图像调整工作;采集来的视频图像通过嵌入在网络摄像机内部的视频压缩/处理芯片进行压缩、编码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同时芯片也可以实现相应的智能分析、报警事件管理安全防务和加密等数字化功能,以及提供HTTP、TCP、SNMP等多种网络服务。
  由于视频图像在网络摄像机直接完成了数字化处理,并通过标准的网络协议进行传输,因此无需再进行其他的模数转换,从而能够充分保持图像的清晰度。用户只需通过电脑连接到网络就可以观看视频图像,而录像设备也只需要直接获取相应的数字化视频信息并进行存储即可,从而大大方便了视频数据的共享、存储和与其他系统的集成。
1.3.项目需求分析
  本次项目建设主要为XXX工厂(集团)的模数混合型全网络化架构视频监控。新建系统全部采用百万高清网络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前端选用百万高清型网络摄像机,同时要求兼容XXX工厂(集团)现有的已投入运行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以此来构建一个大型的全数字的专有化视频监控网络系统。本项目预计投入使用后全部监控点位共计约xxx点。
  系统需要能接入市场上多个主流厂家的新老前端摄像机,编码器和DVR等。能够实现一个系统管理所有监控点的前端设备,实现视频浏览控制以及报警联动。能够接入生产应用系统,实现视频监控信息的共享。原有的图像监控系统所有前端设备可选择性地继续使用,服务器如果配置先进也可以继续使用,将原各厂家独立建设的图像监控系统接入到本中心平台来进行管理。具体如下:
 系统应能所有的监控点实时视频图像进行动态观察和控制;
 系统应能对所有的监控点视频图像进行统一授权调用管理;
 系统能对监控中心大屏上监控图像进行轮流切换,按序切换;
 系统能实现海量视频信息的高质量可靠存储、授权回放和点播管理;
 系统需要具备多级身份认证功能,应对系统用户进行分类,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权限管理策略,实现对用户访问的控制,确保用户只能对属于自己维护的设备加以管理;
 系统应具有防止网络攻击的防御能力和防御措施,系统应采用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
 系统应具有强大的接入能力和扩展能力,以实现今后大规模、大范围的监控点覆盖;支持灵活的接入方式,以适应各个监控点网络传输条件的差异性;
 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应能兼容目前市场上主流的IP视频设备,且能够兼容市场上所有主流的存储设备。
 系统能实现和厂区电子围栏、消防报警、防盗红外、温度、湿度感应器等报警感应系统联动;
 系统能够接入今后的统一管理平台,实现视频监控信息的共享。
 本次系统建设新建XXX个百万高清视频监控点,并在关键位置设置百万高清高速球形XXX台。
系统平台应具备的功能需求包括:
系统管理功能
支持中心集中管理模式,实现对所有设备及平台用户的集中控制。对前端设备添加、设置、管理均由中心完成。
远程图像实时查看功能
可实时监看任一路(或多路)现场画面,支持多种分割方式,并可对当前画面进行现场声音监听、录像、云台控制、抓图等。并可根据需要设置定时分组切换、画面切换等。
报警及触发联动功能
整合报警视频,触发报警时,在监控中心进行语音提示,并做出相应的视频联动;发生报警信息及联动图像画面上传监控中心。
信息共享功能
  各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和领导均可在局域网上通过客户端软件使用该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即通过授权随时观看到权限内的任一路图像,支持在有限的带宽下多用户同时调用同一路视频图像,不占用额外的带宽;支持在带宽允许的情况下多用户同时调用不同的视频图像。
远程管理
通过集中联网,管理部门可进行异地实时后台监督,遇到突发事件可实施应急快速反应,主要功能有:
 1.录像文件下载
监控中心具备远程录像下载功能,在回放的同时即可下载重要的录像资料。
 2.远程图像回放
监控中心和授权用户可以远程查询、回放所属任意网点的任一路视频录像。
.设备巡检、网络校时
监控中心能实现设备状态巡检,录像机网络校时功能。
 4.设备异常状态上传
前段设备的视频丢失、视频恢复、网络断开和硬盘错误等设备异常状态可自动上传到监控中心服务器。
录像存储
所有监控点的图像均需支持704*576@25/30 帧/秒的实时录像能力。
录像采用24小时连续录像方式,录像保存时间不少于15天。
所有录像资料由监控中心统一进行管理维护。无论用户在何时登录,都可自由访问其权限范围内被允许访问的录像资料。
录像存储可靠性冗余机制应支持RAID-6的可靠性机制,至少允许2块磁盘的损坏而不丢失录像数据。
为了节省录像存储空间,系统应能实现自动减帧存储技术,用户可设定是否启用历史录像自动减帧以及设定启用自动减帧技术的时间阀值。
网络现状与规划
  本视频监控项目将基于独立的视频监控专用网络构建,系统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构建由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组成的三层次网络拓扑结构。由于本系统为一个全数字化的系统,所有视频、音频、感应、控制和管理数据都将通过网络进行承载,为了确保视频图像能够达到高清晰度、高流畅度和低延时,因此必须保证网络有充裕的带宽,和良好的连接性能和稳定性。在选择网络设备时,应当选用高端知名品牌的产品,以确保网络质量。
系统设计
2.1.设计原则
  根据的实际情况以及要求,在进行安防系统总体设计的时候,所选的系统必须具有可靠的管理功能和符合国情的经济实用性,力求做到系统结构配置先进实用、更经济,节省项目单位总体投资。
稳定性和安全性原则:
  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远程监控系统成功实施的首要前提。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涉及的业务对监控设备的不同使用要求,对设备及软件的选型上要考虑选用可靠、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以期构筑一个稳定、可靠、安全的远程集中监控与管理系统。
合理性与易操作性原则:
  远程集中监控与管理系统各子系统(如音视频监控录像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远程控制、远程语音对讲、远程网络传输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应可以相对独立,要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具有标准、通用的特性,以保证各子系统间的可以完整集成和无缝连接,即实现有机合理、维护简洁又相互联动的系统。在操作上则要求采用中文界面,易学易懂,操作简单。
先进性与实用性原则:
  设计方案要从实际需求出发,既能够满足现阶段对实时监控的录像记录需求,提供清晰准确的图像证据及实时的远程图像的传输等功能,也要考虑将来新技术的发展。
完备性与扩展性原则:
  设计方案要综合考虑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覆盖园区、出入口、生产车间、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的一个集中监控指挥系统。
  在设备上则既考虑原有监控系统的改造利用、更新,又兼顾未来技术的发展、升级和扩容。不但能和现有设备融为一体,共同运转,同时能保持一定的前瞻性。随着IT技术的发展,系统能和将来的新技术相融合。
标准性与模块化原则:
系统采取模块化设计,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当用户需求有所改变时,只需更换相应模块即可解决,达到方便管理、使用和维护的目的。
经济性与灵活性原则:
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系统设备,尽可能地降低造价。在系统布线方面要求能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尽可能保持系统的灵活性。
2.2.系统设计依据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金融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GA/38-200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 368-200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2001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T 15211-94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6796-1997  
 《金融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T16676-1996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 20815-2006
国家或行业批准发布的相关产品/系统标准以及相关要求。
视频监控设计方案
3.1.系统设计要求
系统设计应为分布式存储和重点性集中存储、远程集中监控、分控职能管理的结构模式,即:
对前端视频监控的监控录像数据的存储。
通过服务器平台管理技术,建立一个监控指挥中心,实现所辖所有监控点的远程集中监控要求。
在监控中心,实现所有监控录像数据的远程检索、远程回放、远程下载功能。
对重要录像文件如:报警录像、事件录像等进行上传,中心集中存储、管理。
通过设备巡检等功能的实施,实现对联入网内的所有监控设备进行自动远程巡检,确保设备出现故障时,可第一时间向监控中心报警。
通过服务器平台管理技术,实现支持多级、多部门分控功能的实施。
预留接口,提供对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协议接口,对监控数据综合应用,提供更多的与业务相结合的管理功能。
可实现报警系统、移动侦测、智能分析等各种方式组合的报警方案,提高现有值守环境下的安全防范等级。
3.2.系统架构
  监控联网系统应由视频监控系统、传输网络系统、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整个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分为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这三层结构,其中接入层设备部署在前端监控点,用以接入波粒百万高清摄像机并为其提供POE供电;汇聚层交换机部署于各个楼宇,厂房或建筑区域的弱电机房,配置汇聚层交换机,负责本楼宇,厂房或建筑区域里前端网络视频数据的汇聚、管理和流量收敛;在本项目中,根据前端摄像机的分布和数量,在xxx、xxx、xxx和xxx分别配置了汇聚层交换机;在监控中心配置核心交换机,对应的连接监控系统后端的各种应用系统,实现所有前端摄像机的视频汇集,并通过后端的各种平台服务器完成管理,配置,控制,存储,显示等各种视频监控的综合应用业务。
  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网络带宽有限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网传码流以更好的联网。各地监控中心配置视频监控平台服务器,负责对所有音视频数据流的转发,有效解决网络监控系统中,多个相同的远程访问请求重复占用带宽造成数据拥堵的问题。可以适应多种宽带和大量的并发访问。同时,通过Internet的TCP/IP网络环境,系统可以通过服务器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统一的视频监控网络。
3.3.监控中心要求
监控中心是整个安全防范系统的监控指挥中心,具有监控系统的最高权限,进行统一的指挥调度管理。
整个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应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
服务器子系统;
集中存储子系统组成;
服务器子系统:监控中心服务器的硬件平台采用高性能专用服务器的高端架构,使用数据库进行用户管理和设备管理。
集中存储子系统:任意一个布控点发生报警时,在监控中心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息,且能够在监控中心报警服务器上进行二次录像存储,供日后查询。对重要录像文件和日志记录可定时上传,在中心可集中存储。
3.4.系统功能要求
1.远程实时监控与监听
 通过联网监控系统可以对远程网点进行实时监控和现场监听,可在中心查看任意一个监控点的视频图像,可在同一个界面上同时查看多个监控点的视频画面,即可以在操作台上也可以在电视墙上进行查看显示。并可以设置分组循环监视显示。
2.远程录像和资料回放
 中心可对监控系统中任意一路音视频图像进行实时同步监测及录像,录像资料回放的检索方便快捷,可以进行分类检索、按时间检索等方式。回放时可对图像进行抓拍、放大、打印及下载。
3.远程备份
 中心可通过网络对各网点的录像资料进行远程备份,备份可以是本地硬盘、USB移动硬盘或其他可存储介质。
4.流媒体转发
 减小对网络带宽的占用,方便多人同时浏览前端监控点的视频图像。
5.电子地图
 支持多级电子地图,可以在地图上进行视频图像调用,查看监控系统的相关信息,报警时可以自动弹出报警点所在的地图,并以红色报警图标闪烁显示,同时自动调出该报警点相关的视频图像进行显示。
6.设备状态监控
 联网系统平台应具备监控点主机状态检测功能,如录像状态、网络连接状态、视频状态等。
7.权限分配管理
 中心可以设置不同权限级别的用户组,每个用户组可以设置符合相应级别的权限,设置支持集中授权方式,包括集中所有组成员及所有前端设备进行授权。
 中心统一配置所有操作人员的权限和密码,操作人员登录时,系统自动根据其权限,产生不同的应用模块界面,分配不同的视频图像列表。
 中心管埋服务器可以即时显示所有在线用户,以及其访问的视频等信息。
8.定时分组视频切换
 便于用户使用,提高效率。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预览及切换方式。
9.设备信息管理
 中心能够对所有录像主机、摄像机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信息包括产品的品牌、型号等。
10.事后监督
 实时监控。可以通过联网平台客户端实时监控图像浏览,要求可以按用户组对每个网点每路录像进行访问权限控制。
 远程录像回放和录像片段剪裁。可以通过联网平台客户端,远程回放录像,并按时间点要求复制录像片段到联网中心,根据需要对复制的录像片段进行保存。
 录像下载。可以通过联网平台客户端,将前端视频图像录像复制到客户端计算机硬盘,并可以通过客户端进行录像的刻录备份。
3.5.系统设计
 根据项目情况,采用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来搭建视频监控平台。
 通过网络数字视频监控平台来管理、实时浏览、存储、转发整个系统的视频图像。
 在各大型厂房内各建立一个分控监控中心,通过NVR设备对前端所有视频图像进行统一管理。
 在办公大楼设置一个中心监控室,通过中心管理服务器对各厂房内的NVR进行连接管理,并可以随时调看任何一路被管理的视频图像以及对这些视频图像的录像调阅。
具体设计如下:
 整个系统平台基于CSVision视频监控平台建设,该平台除了可以与前端的波粒百万高清摄像机实行无缝对接以外,还可以兼容市场上常见的各品牌DVR、DVS和IP Camera,对于国内外主流的百万像素级摄像机也提供了软件平台支持,这样就可以对各分支的所有视频前端进行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录像存储;
 利用CSVision视频监控平台系统的多叉树型分布式架构,通过TCP/IP网络将所有厂房的服务器连接到中心监控室的目录服务器,通过中心目录服务器对所有服务器管理的视频图像进行列表管理;
中心监控室可以设置大屏幕视频墙进行图像浏览;
 由于CSVision开放OCX插件或SDK扩展包,今后在业务系统中可以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门禁数据、报警等数据进行方便的调用。
3.6.系统结构
 图像监控统一平台系统从系统结构上可以分为前端设备层、网络传输层、监控管理层、业务接口层四个层次。系统结构图如下:

前端设备层
  前端设备层包括所有设置在监控点现场的的设备,如百万高清摄像机、模拟摄像机、云台、报警发生器、网络视频服务器等。它是整个系统的信号源,由它产生视频、音频、开关量等信号,在现场直接转换成为MPEG4、H.264数字信号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传输网络层
  传输网络层主要是一个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将前端设备发送的视频音频等各种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
监控管理层
  监控管理层管理所有的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负责数据的切换、显示、存储和相关处理,发出用户的控制命令,同时也负责用户的认证和授权。
3.7.系统结构图

 3.8.系统结构说明
  在中心配置一台服务器安装CSVision平台软件作为目录服务器使用。该服务器应直接连接到中心服务器的千兆网口,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多网卡绑定的方式增加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带宽。
  所有下属厂房内配置NVR设备并配置目录服务器指向中心的目录服务器地址,这样就可以将NVR管理的所有视频图像列表映射到中心目录服务器上,通过访问中心目录服务器就可以获得视频列表并访问任一视频。
 在中心设置拼接大屏并通过多台解码主机组成VGA矩阵,利用CSVision的虚拟矩阵功能进行视频大屏显示,可以随意设置最多每屏16分屏的图像显示,并可在每个大屏上分别进行实时视频浏览、录像回放显 示等功能,在控制中心主机上可以通过双屏显示,并在屏幕显示的电子地图上直接选择视频图标进行屏墙推送;
    CSVision的“图像增强”功能可以在视频实时浏览或回放时获得显示效果更佳的监控画面;
    CSVision的“电子放大”功能便于突出更多的监控细节画面而不会影响到全局的视频录像;
    利用CSVision软件“数字全景”功能,可以对最多4路视频进行数字拼接显示以显示“超广角”的视频监控画面;
    管理软件的“书签”、“快照”功能方便在进行监控录像时标识事件以及事后录像事件查询时的快速定位;
 管理软件支持视频双码流功能,可以设置视频实时浏览码流和录像码流分别采用不同的码率格式。为今后视频图像向公网传输时利用较低的码流达到公网流畅显示做好技术准备;
  CSVision本身即具备报警信息联动功能,为今后视频监控与报警系统的结合做好准备。
3.9.功能实现
 监控中心实现对整个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控、接收报警信息、进行系统设置等工作。监控点的视频信息、报警信息、门禁状态信息利用网络发送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实现对上述各类信息的集中存储和处理。主要功能包括:
    监控中心通过平台软件可以随时浏览或回放前端监控点任一视频的图像;
    通过平台软件可以对视频实现诸如数字放大、图像增强等流媒体功能,获得更好的图像监控效果;
    在进行视频录像时,可以方便地在录像时间条上进行标记(书签功能),利于录像回放时的对事件的直观了解;
    录像查询时,通过时间分割功能,迅速定位事件发生时间(录像快照管理);
    信息统计,例如某个时段内监控人员登录系统、退出以及对系统进行设置等统计信息以便于辅助信息管理;
    历史记录查询;
    系统与用户管理。
3.10.平台软件的结构与功能
 软件支持C/S架构,围绕最优化的服务器单元所组成的服务器集群。
3.10.1.监控服务器单元
管理服务
 管理服务是系统的控制中心,保障系统中所有设备、各种资源安全有效地运行与共享,包括应用管理、设备管理、服务器间连接与切换、用户管理、日志管理、心跳管理、客户端在线管理等。
目录服务
 系统支持多目录、多中心服务,轻松实现海量设备的管理、支持多中心数据同步和相互备份,保障了数据的完整性。相应的实时性和系统的稳定性,避免了信息孤立和垃圾信息产生。
转发服务
 单服务器支持400路视频的汇聚与转发。系统提供的分布式多转发中心架构,最大限度地分摊网络负担,避免网络瓶颈和拥塞。配合中级(Relay)转发模式,支持应用层路由优化,限制无效网络流量的产生。
存储服务
 单服务器支持多达128路CIF图像25帧/秒的存储,支持DAS、NAS、SAN存储设备。系统提供的分布式存储模式降低了存储成本和存储风险,同时支持音视频数据和行业数据的关联存储和检索。
3.10.2.客户端单元
    浏览器
        多种浏览模式选择:1/4/6/7/8/9/10/12/13/16/25/36窗口
        轻松创建和浏览电子地图
        支持16路录像文件异步回放
        支持4路录像同步回放
        支持个性化布局定义,支持布局间的手动或者自动切换
        支持巡视组管理
        支持实施日志,支持在线日志查询
        支持多种报警联动模式
        支持双向语音、支持客户端混音
        支持PC键盘和CCTV键盘控制远端PTZ
    播放器
        支持录像文件的VOD点播
        支持多种关联查询模式
        支持系统录像文件到AVI文件的转换和编辑
        支持在模拟监视器上回放录像文件
        支持基于时间条的同步回放
        支持基于快照的录像检索
    管理工具
        系统设备协调管理
        设备详细参数配置管理
        多级用户管理
        多种录像与报警计划管理
        电子地图管理
        CCTV键盘管理
        多元素巡视组管理
        自定义浏览布局管理
        双向语音管理
3.11.多叉树分布式构
  通过服务器之间的目录指向,CSVision可以轻易地进行服务器组网,并形成树形分布结构。通过该架构,可以合理地分配客户端访问视频图像时整个网络带宽的合理支出,有效利用系统的硬件、网络资源,降低集中式架构时整个网络的中心节点压力。
多服务器架构下视频流的走向:
3.12.波粒百万高清网络监控的优势
低照度
  低照度(光照灵敏度),是指当被摄景物的光亮度低到一定程度而使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电平低到某一规定值时的景物光亮度值(图1)。也就是是指感光器对于光照的灵敏程度。它是百万高清摄像机极为重要的参数指标。波粒利用“超低照度CMOS传感技术”,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720P低照度数字高清摄像机,低照度性能由普通百万高清的1-6LUX / f1.2,提升到目前的0.01LUX / f1.2。从而大大提升了高像素摄像机的广泛适用性。同时于2010年11月,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超低照度两百万像素摄像机,其低照度达到了0.05LUX / f1.2。
逐行扫描
  在画面中的物体运动程度较小的时候,隔行扫描方式所带来的问题并不明显,但是当画面中的物体运动程度较大或速度较快的时候,图像画面就会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由于运动中的物体在第一扫描场中的位置和在第二扫描场中的位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造成的。而网络摄像机采用了逐行扫描技术,与隔行扫描不同的是,该技术对一幅完整的画面采用一次性扫描,因此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即便是画面中的物体处于高速运动过程中,摄像机同样可以提供清晰的画面。
  图2为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的实际效果对比,画面中的汽车以20km/h的速度行驶。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逐行扫描还是隔行扫描,画面中的静止物体(如砖墙)都可以清晰的呈现出来。但是对于运动的物体(如汽车和驾驶员),隔行扫描的画面明显模糊不清。从放大的画面细节可以看出,从采用逐行扫描的画面中可以清楚的辨识出驾驶员的面部轮廓,而隔行扫描则根本无法看清。如果驾驶员是一个偷车的窃贼,那么显然隔行扫描的画面对于追捕工作毫无用处。
  波粒百万高清摄像机采用逐行扫描,可以有效降低高速移动物体带来的拖尾现象,可以更好的捕捉画面细节。
压缩格式
  支持MJPEG,MPEG4,H.264 三种高效的压缩标准,其中H.264还包括high, main or base 3种profiles,Base profile可以有效的节省带宽和CPU解码占用资源,High profile可以在数字放大后表现更精细的画质,但解码时需要占用更高的CPU和显存。
  H.264是最新的视频压缩标准,它也称为MPEG-4 Part 10或AVC(高级视频编码)。据预测,在未来几年内H.264将成为行业首选的视频标准。H.264是一个需要许可证才能使用的开放标准,可支持最当今市场上最高效的视频压缩技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与采用M-JPEG和MPEG-4 Part 2标准相比,H.264编码器可使数字视频文件的大小分别减少80%和50%以上。这意味着视频文件所需的网络带宽和存储空间将大大降低。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某一特定比特率下,视频图像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因此,H.264的使用可以提高百万像素摄像机的普及速度。
    此外,H.264才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更强大的容错能力,能够纠正各种网络的传输错误
    低时延功能,并能够在更高时延的情况下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
    通过简单的句法规范简化实施
    精确匹配解码,严格规定了编码器和解码器如何进行数值计算,以避免错误累积
双码流
  波粒百万高清网络摄像机具备1个高码流和1个低码流,并且根据用户录像和监看的不同需求,系统可自动分配或手动设置2个不同分辨率和帧数的视频流,可以实现在录制一个高清流程的视频的同时显示一个低码流低帧率的实时画面,可以充分节省带宽和后端显示设备的CPU或GPU的解码资源。
PoE
  以太网供电(PoE,Power over Ethernet)技术是IP监控系统所具备的另外一个能够有效节省建设成本的优势,符合IEEE802.3af标准。该技术使网络摄像机可以通过同一根网线同时接收工作电力和数据,从而使用户可以节省下专门用于设备供电所需的布线成本,并可以与不间断电源(UPS)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PoE在使用时需配合支持PoE的交换机,单口最高可输出15.4W功耗满足Class 3  级别受电设备需求。波粒的百万高清网络摄像机大部分可支持PoE供电,以实现视频、音频、配置、电源等多类数据基于一根网线的复合传输。
系统设备和平台软件
4.1.百万高清摄像机
4.1.1.BL-5720C-IPL高清红外海螺半球摄像机
  BL-5720C-IPL是波粒5系中的红外海螺型摄像机,它除了拥有BL-5720Q的所有优势,还在前部增加红外灯、IR双滤光片切换器与光敏器件,由于该机拥有出色的低照度性能,不仅感应可见光能力强,而且感应红外光也强,正因为如此,该机相比市场同类普通百万高清红外机可大大节省红外灯数量,延长红外灯寿命,功耗小发热小。
4.1.2.BL-5720I-PWL高清红外一体机
  BL-5720I-PWL是波粒5系中的红外阵列式摄像机。在它的前部含有百万像素固定焦距固定光圈镜头、阵列红外灯、IR滤光片切换器与光敏器件。该机拥有1280X720P的高分辨率、800TVL的高解析度、0.01LUX的优秀低照度性能、不到3W的低功耗低发热,以及最短0.16秒的延时。
+ 自动曝光、自动白平衡、自动增益
+ 内嵌WEB服务器,支持IE网络监控
+ 支持POE网络供电和外置直流电源供电
+ 固定码流与码流峰值钳制
+ 画面边缘增强
+ 双分辨率(1280×720/432×240)视频输出
+ 色彩、亮度、饱和度可调节
+ 默认电子快门,支持快慢门设置
+ 夜间自动降帧(可选)
+ 看门狗防死机
+ 支持摄像机内核软件升级
+ 支持IP修改与跨网段监控
+ 支持动态域名解析(DDNS)
+ 光线不足,内置IR-CUT切换,自动可补红外光
+ 支持红外切换灵敏度调节
+ 支持音频输入
+ 智能降噪,噪讯小
+ 提供SDK开发包,可接入第三方视频管理平台
+ 支持亮处优先、暗处优先、强光抑制
+ 支持高清解码器1280×720P解码上电视墙
+ 数字光圈调节,控制光线强弱接收
4.1.3.BL-5720Q-PL高清红外枪机
  BL-5720Q-PL是波粒5系中的枪型摄像机,同时也是一款超低照度数字高清摄像机。它不仅采用了低照度CMOS图像传感器,而且使用了波粒独创的亮度智能增强与3D智能降噪技术,从而实现弱光线下画面明亮、干净、清晰。除此之外,它还具备功耗低、发热低、延时短、解析度高等优势。
+ 自动曝光、自动白平衡、自动增益
+ 内嵌WEB服务器,支持IE网络监控
+ 支持POE网络供电和外置直流电源供电
+ 固定码流与码流峰值钳制
+ 画面边缘增强
+ 双分辨率(1280×720/432×240)视频输出
+ 色彩、亮度、饱和度可调节
+ 默认电子快门,支持快慢门设置
+ 夜间自动降帧(可选)
+ 看门狗防死机
+ 支持摄像机内核软件升级
+ 支持IP修改与跨网段监控
+ 支持动态域名解析(DDNS)
+ 光线不足,内置IR-CUT切换,自动可补红外光
+ 支持双向音频,可语音对讲及广播
+ 支持报警输入与输出
+ 支持RS485云台控制
+ 智能降噪,噪讯小
+ 提供SDK开发包,可接入第三方视频管理平台
+ 支持亮处优先、暗处优先、强光抑制
+ 支持高清解码器720P解码上电视墙
+ 数字光圈调节,控制光线强弱接收
+ 一键复位
4.1.4.BL-5720HSD高清网络高速球
  BL-5720HSD是波粒5系中的高速球型摄像机,但它不是一款普通百万高清高速球,而是采用波粒全自主研制的百万高清一体机芯的高速球,它的诞生打破了国产高速球长期依赖进口机芯的局面。该高速球拥有聚焦准确、超低照度、超短延时、超低功耗、发热量小,运转平稳,色彩逼真、定位精准等突出优势。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高速球的延时(影响云台与镜头控制)、聚焦、发热(确保在夏天室外暴晒下工作稳定)、低照是极为重要的参数指标。
4.2.管理服务器
  管理服务器是平台系统运行的基础,同时肩负设备管理、用户管理、视频流转发以及视频存储的功能。服务器的稳定决定系统的问题,由于本系统采用分布式的服务器硬盘直接进行存储,因此对服务器能承载的硬盘数量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4.3.NVR
  NVR(Network Video Recorder)是一种被认为终将取代DVR(Disk Video Recorder)的数字存储设备。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看到,二者都是视频存储设备,而NVR更为强调了“网络(Network)”,也就是说,NVR设备更为适应网络。因此可以简单理解二者的区别:DVR设备注重的是视频的数字化存储,NVR设备除了包含DVR拥有的数字化存储功能外,更为注重数字化视频的管理以及网络应用。
NVR的优势
前端多样性
  NVR产品的前端与DVR不同。DVR产品前端就是模拟摄像机,可以把DVR当做是模拟视频的数字化编码存储设备,而NVR产品的前端可以是网络摄像机(IP Camera)、视频服务器(视频编、解码器)、DVR(编码存储),设备类型更为丰富。在监控业务中,它既可以接入原有模拟系统的DVR设备,也可以接入数字化系统的视频服务器、IP Camera以及更高的高清摄像机。
网络适应性
  NVR产品更为注重网络应用,因此该类型设备更加注重视频在网络中的传输效率。相比之下,DVR产品在网络环境下,往往传输效率不高。
流媒体应用
  视频数据编码后,在网络中往往利用流媒体技术。该技术通过对视频流的码率、帧率的控制,使视频在不同的网络带宽环境下达到比较好的传输效率。而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本身的数据特征可以产生更多的应用模式,甚至能轻易地嵌入到其他业务系统中成为业务系统的一部分。因此,通过流媒体和数据库技术的结合,可以使视频数据在其他业务系统中更为容易调用而产生更多的应用模式。
分布性
  前面我们提到,在监控系统中,网络带宽的限制是整个监控系统统一整合的一大瓶颈。庞大而持续的视频流数据无法像业务系统数据一样通过网络集中到中心进行存储、调用。因此,在建设数字监控系统这样大型的监控系统时,往往需要采用分布式多层结构来适应网络环境。分布式系统可以将监控系统的视频数据存储和转发压力分摊到各个“节点”,同时又能对各个“节点”进行统一的管理。通过NVR设备,可以组建一个以NVR设备为“节点”的分布式网络,从而更为适应现有的网络环境,有效降低中心节点的网络传输和数据存储压力。
  由于NVR系统构建监控系统时,具有前端设备选择范围更广、更为适应网络、应用能力更强的优点,监控系统在不远的将来对于NVR系统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广泛。在此情况下,系统业务对监控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系统发展的方向。可以预见,未来基于NVR系统的高清监控必将成为行业应用的趋势。
建议采用CSVision NVR 5000网络视频录像机。
4.4.解码主机
  解码主机担负将视频图像解码到拼接大屏显示的功能,解码主机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屏墙显示效果。
  建议采用CSVision VDM4000解码主机进行解码显示。并通过控制中心对显示图像进行切换、分屏布局显示、视频轮巡等设置,还可以通过控制中心地图推送功能从电子地图上选择前端摄像机图像推送到指定屏墙上进行显示。
4.5.控制中心计算机
  控制中心计算机是监控员最直观接触的设备,一方面通过平台客户端软件的操作来实现整个平台的各项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控制中心软件来控制屏墙显示。由于该计算机有在客户端以及控制中心浏览器显示图像的需求,对计算机的视频解码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对性能要求也比较高。
控制中心计算机性能要求:

4.6.监控系统平台软件
4.6.1.性能综述

实时监控
  在客户端上可以进行1到36分割的多画面显示, 每个画面都可以任意切换系统内的图像,并可将图像的多画面布局组合、轮巡切换方式以及摄像机预制位等监控模式以文件的方式进行保存,方便多次调用;
  可以依据地域、重点区、管理权限等原则将实时图像进行分组,通过巡视组或手动的方式随时进行实时图像的调阅。
  具备图像自动轮巡功能,可以用事先设定的触发序列和时间间隔对监控图像进行轮流显示,参与轮巡的图像和先后顺序可以任意选择;可以指定某些设备在某一时间内执行某种特定的动作。巡视组的建立包括图像、布局、电子地图等多种元素,方便监控人员对图像管理及分类。
   图像可以支持到D1(704×576)直至百万像素以上级别(最高可以支持到500万像素)分辨率,并支持双码流传输。有效保障图像的可识别性,保证高品质、有效用的图像传输与最终在监控中心的呈现。
录像查询
基于本地录像和网络录像的特点,可分为本地录像回放及网络录像回放两种录像检索方式。
通过时间、地点、摄像机编号、事件(移动侦测、报警录像)名称等可以进行检索,为管理人员提供完善的使用操作程序。
同时可以自由地对视频文件进行拼接,对于重点的图像的保存可以使用AVI的存储格式,同时也可以及时打印和保存BMP的图像文件。
由于系统录像的容量非常大,会给检索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系统需要能采用同步时间条回放及快照检索的功能使监控人员能够快速锁定事发点,提高工作效率。
报警联动
  系统具有视频信号丢失的报警功能。
  报警信息可调用系统和用户自定义的宏指令,并启动相应的处置流程。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联动的事件(包括通过网络消息或数据库引发的事件),并可定义执行联动功能的设备类型、名称和动作;可以在整  个系统范围内让指定的设备响应事件,进行相应的动作或执行某种操作。
  可以通过模块接口实现声光报警;可以对同一个重复报警进行自动过滤;可以通过手动临时屏蔽不需要的报警。
  系统能够显示全网所有监控点的报警状态,包括开关量报警、视频信号丢失报警、移动侦测报警、外部传感器报警、设备运行状态报警等多种报警信息。
  平台对报警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报警源,报警级别,报警类型,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处理人员、处理结果等信息。管理员可以使用模糊查询等方式回查报警信息,搜索条件包括报警源、报警等级、报警类型、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报警等级包括全部、普通、重要、警告、错误报警等;报警类型包括全部、手动按钮、前端报警盒、视频丢失、移动侦测等。
门禁系统联动
  可以方便地实现门禁系统的打卡出入信息叠加显示到监控视频中,并进行录像。
  可以通过门禁打卡动作实现叠加信息的视频录像进行保存,并可以在事后以打卡事件为条件在录像中进行查询、列表并进行回放。
  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以BMP、JPG格式进行存储,能叠加显示道路、建筑物、摄像机等信息。
  可以支持多级电子地图。
  摄像机位置图层包含摄像机和报警点的位置;不同类型的摄像机使用不同的图标表示;通过点击该图标进行视频切换;并可自由组合多个相关摄像机进行分组,可以启动该组的多个摄像机同时向不同的监视器进行切换。
设备管理
  平台系统支持各类具备通信接口并提供通信协议的设备接入,所有的图像资源实行统一编号、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管理员可以对系统中的任何一种设备进行远程批量读取和配置,并可分别或分  批调整设备的各类参数;系统设置的过程是在后台运行的,不得影响用户当前的监控操作。
  系统具有对设备进行定时巡检和校对时钟的功能,巡检内容包括网络连接状态、系统运行状态、连接客户端的数目以及设备厂商提供的运行状态参数,将取得的数据存贮在日志中, 并能以曲线、图表等方式显示当前或历史的状态;
  可以远程调配系统中硬件资源的参数配置。
计划管理
  依据系统图像的特殊性,需要把所有的前端图像进行存储,平台应用中提供计划管理,可以进行录像计划设定,可以根据管理人员对每个摄像机录像时间和质量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配置。
  为每个摄像机配置录像计划时可以设置录像时间,用于调配效用管理时间。
  计划管理中可以通过报警计划的设定来对相关的报警输入进行报警的设定,包括图像、音频、文字等报警警告综合输出。
系统维护
  平台具备自检、巡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功能。在出现故障时,用户可以通过平台软件及时、快速地进行维护。通过平台,整个系统动态环境一致性维护可以轻松的实现,减轻系统维护工作量。
  实时日志让每个管理人员通过日志窗口实时检测系统的运行情况,
系统集成
  良好的系统架构,支持第三方系统再开发;实现无缝集成。
  可以根据本地业务平台的接口规范进行开发,可以与现有的系统进行接口。
  4.6.2.特色功能
  布局巡视
  电子地图
  屏幕PTZ控制
  虚拟镜头(数字全景)
  图像增强
  录像书签管理
  录像快照检索
  报警联动功能
  虚拟矩阵
  扩展灵活:数字解码主机支持一机多屏,每个屏幕支持多窗口图像浏览,降低系统成本,轻松实现多镜头浏览。
  虚拟数字矩阵控制中心:通过控制中心统一管理数字解码主机的配置参数、显示模式和轮巡计划,轻松实现大屏图像切换和浏览。
  电视墙布局:根据显示器的空间位置和规格制定各种直观的大屏浏览布局,用于大规模镜头的显示及快速切换。
  电子地图导航:基于电子地图控制显示,轻松将地图上的任意镜头切换到任意屏上,特别适合控制中心双屏应用。
  键盘操作:支持镜头和屏编号,支持键盘(CCTV键盘和PC虚拟键盘)快捷操作。
  无缝结合:与CSVision 4.0/5.0软件无缝结合形成完善的IP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4.7.拼接屏
4.8.电源保证

  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作,防止因电压、电流以及掉电等因素造成的硬件故障,建议在组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时,应采用独立的UPS设备为监控系统供电
设备清单

©1998-2013 深圳波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17015409号 | 深圳网站建设沙漠风